您的位置: 首页 >> 论文集粹

三教名城 千里和合 ——略述江油与天台的文化底蕴与交流

发布时间:2021年11月26日 15:09      点击量:133

三教名城  千里和合

——略述江油与天台的文化底蕴与交流

许尚枢

四川省绵阳市所属江油市地处北纬3147分,浙江省天台县地处北纬291429分,相距近四千里,但都是在地图上神秘的30度线附近出名人国宝的地方:前者是建文帝隐居地,后者是理学大师朱熹访友问道的名山;一个是武僧海灯的出生地,一个是济公活佛的故乡;又分别诞育了诗仙李白与中国道教南宗首祖张伯端。真可谓两座难得的三教名城。

“诗仙”李白对台岳一往情深

李白,字太白,唐绵州昌隆(今四川省江油市)人。他既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又是一位寻仙问道的虔诚道教徒,更是“一生好入名山游”的文学家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,与“诗圣”杜甫并称“李杜”。开元十三年,24岁的李白“仗剑去国,辞亲远游”,与受到皇帝礼遇视为“国师”的高道司马承祯相遇于江陵,因对方称自己“有仙风道骨,可以神游八极之表”,激动之余,写下了《大鹏遇希有鸟赋》,以大鹏、希有鸟比喻彼此,从此结为忘年交。
  司马承祯是上清派高道陶弘景的四传弟子,约于天授年间隐居天台山玉霄峰,自号“天台白云子”,先后受到武后、睿宗、玄宗三代帝王征召。睿宗还为他重建桐柏观。开元十五年,李白经会稽,入剡中,登上天台山主峰华顶,得偿其俯眺溟渤的夙愿,写下了境界开阔形象瑰奇的千古名篇《天台晓望》,抒发了作鲲鹏、期羽化的理想。“云垂大鹏翻”句,化自《庄子·逍遥游》,正是诗人豪情满怀急欲大展鸿图的写照。结尾“安得生羽毛,千春卧蓬阙?”则是诗人理想中“功成身退”的自然归宿。于是在华顶,他漫步葛玄茶圃,探访王羲之与白云先生裂帛挥毫的黄经古洞,凭吊右军墨池,以此为落脚点,游石梁、逛国清、登赤城,写下了“石梁如可度,携手弄云烟” 、“五峰转月色,百里行松声”等千古流传的名句。
  天宝元年(742)秋,李白应诏入长安,当了一年半的翰林供奉。他想为国家黎民作一番事业的抱负并没能实现,反而遭到高力士、张洎等权贵的谗毁,不觉又神往起千里之外的天台山。他真想像司马承祯那样徜徉山水,修道成仙。于是在《琼台》诗中大声疾呼:“龙楼风阙不肯住,飞腾直欲天台去!”
  这琼台双阙高耸在西灵溪中,灵异清华,是台山绝胜处,被东晋孙绰的《游天台山赋》称为“仙都”。那里“碧玉连环八面山……琪木花芳九叶开”,是理想的炼丹场所。天宝三年三月,李白毅然上疏,“明朝拂袖出紫微,壁上龙蛇空自走”,离开了长安,从高天师受道箓,由人间金阙走向天上金阙。

由于前度游览的天姥山给他的印象特别美好,因此身未至而魂魄先行,在东鲁写下了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的千古绝唱。天姥山在剡台交界的岗陇高地上,因天台万马渡畔秀丽迥拔有酷似“天姥”(俗称“西王母”)的巨岩而得名。这一带道书称第十六福地。李白以梦游的形式、夸张的手法,描绘这里“青冥浩荡不见底,日月照耀金银台。霓为衣兮风为马,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”的仙境,与“丘峦崩摧”造成巨石堆叠谷底形如万马竞渡的水石壮观。伴随着“裂缺霹雳”,他大声疾呼: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!”表达其内心的极度愤慨和对权贵的无比蔑视,产生了震慑心灵的力量。而毛泽东主席的《沁园春·雪》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。”亦用其典。

天宝六年,李白又一次来到天台山。西灵溪(百丈坑)壮丽险峻的龙潭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于是请求崔山人画了一幅《百丈崖瀑布图》:在四山墙立中,峭险束隘的山崖喷涌而出的三折瀑,泻入全石为砥的深渊,溶青湛绿,寒气逼人。大气磅礴的淋漓笔墨中,一股幽愤喷涌欲出,与梦游天姥的意境相呼应。
  李白对天台山如此梦魂萦绕,一往情深地为她吟诗歌颂。天台山也没有忘记报答诗人的青睐。后人在他当年游憩、读书的华顶山拜经台修庐立碑,称为“太白读书堂”作为纪念。他与数百位文人墨客的行踪道迹被今人称为“浙东唐诗之路”,而天台正是这条诗路的目的地和最精华部分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建文帝的三次天台之行 

江油市北重华镇境内有老君山,因相传太上老君曾在此炼丹。无独有偶,天台桐柏山在唐代时也建有老君殿,珍藏着“海水竭,台山阙,皇家宝祚无休歇“的玉简,诏付史馆。而江江油市文胜乡蒲家沟一带“龙隐谷”、“保王庙”、“养马峡”等系列地名与“龙泉寺”(后更名为“廻龙寺”),证明建文帝确实曾在此隐居、出家。而天台山还特地立碑,证明他曾经在此度过一年中最美好的岁月。
  建文帝,即明太祖长孙朱允炆,洪武三十一年继位。他实行宽猛相宜的维新之政,却因缺乏执政和作战的实际经历,而在削夺藩王权势的斗争中,被叔父燕王朱棣以“靖难”名义于建文四年赶下台。其去向至今仍是一个谜。一种说法是他打扮成僧人远去云贵,驻锡某寺。不过他虽身为僧侣,却常想回江南看看,天台自然成为他微行的首选之地。《明史记事本末》记载了他游访的大致情况,从记载可知,建文帝有三次天台之游。第一次是在永乐二年(1404)八月,从云南采嘉寺开始两浙之游,其中天台、雁荡之游占了39日。旧臣冯淮、宋和、金蕉等来石梁相会。由于距方孝孺因拒草诏书“十族”死难者达873人之后仅年余,杀气弥漫,原先有约的人未来,故度岁后即返回云南。第二次在永乐二十二年,适逢朱棣病死,其子仁宗即位之后,建文的心情较好。他驻锡的苏州吴县穹隆山皇驾庵,乃旧臣史彬的家乡。首游天台给了他深刻印象,遂生重游之愿。只是由于我们未曾知晓的原因,到达宁波后游台未果。第三次游台正当宣德七年岁尾,其时已经换了两任皇帝,心情自然也较悠然,又在赤城度岁。直到英宗正统五年,这位在外浪迹39年、已经64岁的皇帝终于被迎入皇宫,死后葬在北京西山。
  为纪念建文三游天台,赤城山紫云洞口立有《建文帝度岁碑》。

海灯法师情系天台山
  大名鼎鼎的海灯法师也是四川江油人。为报恶霸黄团练将他父亲廹害致死之仇,他到处拜师习武,并于1937年初冬在成都照觉寺受具足戒,自号“常精进僧”,传临济正宗法。又承接虚云老和尚传沩仰宗、天台宗、净土宗等法脉,赐法名“宣明”。先后任多处寺庙住持。1945年,海灯法师云游出川,遍访名山巨刹,演授拳术武功,精通多种拳术,更练成三大绝技,尤以“一指禅”闻名海内。
1946年,海灯“世缘息去入台州”,在天台隐名静修。每天凌晨2点起身,练功一个多小时。一群青年习武者,见他个子小身体瘦弱,前来围打,谁知海灯稳坐蒲团,两手稍加招架,他们不仅近身不得,还打个趔趄,方才敬佩不已。1948年,国民党县政府要砍国清讲寺的大树,靠着寺院首座静权法师向挂锡寺中的海灯求助才保护下来。
  1951年土地改革,人民政府给海灯定了贫农成分,在塔头寺外分给他一丘良田,至今犹在。昔日将他父亲迫害致死的恶霸黄团练被镇压了,海灯不禁激动得热泪纵横。于是他更欣然勤勉于耕稼,晨起练武,暮来读经。“一亩山田险径横,老农指点趁春耕。读书学剑成何事,今宵始见月色明。”顿时有换了人间之感。19505月华顶寺做水陆道场,他为水陆施主和全山各茅篷僧人在客厅表演了少林国术。县人民政府闻讯,于翌年初派一位区长上山看望他。不久在欢送志愿军抗美援朝新兵时,他又作了表演。从此,海灯再度出山,授徒传艺。
  195110月,天台县首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在八佛庵体育场举行。我亲眼看见海灯表演了“童子功”和“凳花”。特别是“一指禅功”,是以右手(左手亦能)食指尖支地,全身倒立,两脚相叠,倚靠在柱上。左手向地面抓气向上挥出,达数分钟之久。食指入地寸许,众目共睹,叹为罕见。海灯还能在丈二高的梅花桩上挥拳搏击,跳跃进退自如,如履平地。桩步形式为中五,左右齐三,桩距三尺。我的同学、海灯徒弟朱龙等也表演了少林双刀、拳术,在青少年中掀起一股“少林热”。不久,台州专区组织武术运动会,海灯参赛,一共24面锦旗,他独得刀、剑、棍、虎头钩和拳等6面。1952年,海灯又代表台州专区参加浙江省武术运动大会。他的罗汉拳和达摩剑都得了满分,再加了一面“健康第一”的锦旗,共得三面锦旗和一块怀表。代表团凯旋归来,受到专区和县领导的接见,大家都感谢他为台州人争得了荣誉。其后海灯先后在国清讲寺佛学研究社、万年寺、高明寺幽溪佛学院研习天台宗、讲课,并修持密宗。
  1989年,一代高僧、著名武术家、全国政协委员海灯法师,因病在成都圆寂,终年87岁。国清讲寺派衍智法师专程前往参加治丧佛事活动。海灯生前遗嘱,骨灰分葬四处,其中一份是国清讲寺。他的故乡则为他建了海灯武术馆。

20181113日,四川绵阳市海灯文化研究会副会长、海灯武馆文武学校校长、国家一级武术裁判邓文金先生携录像队,专程来天台采访海灯在天台的知情人与栖居地,全程录像。两地领导与文化界人士更是频频往来紧密携手,全力推进文化旅游的全方位合作。可以预期,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,天台与江油的文化旅游事业将结出令人欣喜的硕果。